28

2024-04

当前位置: 网事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体会 >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1000字(合集)(全文完整)

|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1000字(合集)(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1000字(合集)(全文完整)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1000字篇一

关键词社会生活过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2019.02.045

teachingreformof"ideologicalandmoralcultivationandlegalbasis"basedonsociallifeprocess

wangnan

(henanindustryandtradevocationalcollege,zhengzhou,henan450053)

abstracttherapiddevelopmentofsocietyhasmadethepsychology,thoughtsandbehaviorsofhigh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fhighervocatioociologicalperspectivetointerprettheideologicalandbehavioralproblemsofhighervocationalstudents,thusreformingthe"ideologicalandmoralcultivationandlegalbasis"andestablishingasystemofhighervocational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sbasedonthesociallifeprocess.

keywordssociallifeprocess;
ideologicalandmoralcultivationandlegalbasis;
teachingreform

0前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职生进入大学校园接触到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但长期以来高职生对思政课的认识不够,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课程改革,是要打破思政课的理论化,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突出其生活性、实践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1.1教学目标生活化

(1)针对高职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全国所有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和其他专为高职生编制的专业课教材不同,思想政治课教材不分本专科、不分学校全国统一教材。高职生既有普通大学生的特征,也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和本科生相比大多数的高职生文化课学习成绩较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自律性较差;
但动手能力强,思维较活跃。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充分了解高职生的特点后设置相对应的教学目标,把国家对大学生的统一要求同高职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更适合高职生的教学目标。

(2)设置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不能脱离高职生的现实生活,既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兴趣,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掌握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要体现出道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高职生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课,承担着高职生从学生转化为“社会人”非常重要的责任和意义,对高职生人格的完善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树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更多地承担德育的培养。

1.2教学形式生活化

(1)注重养成教育,知行合一。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道德修养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任课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为学生传授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规范,还要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德育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

(2)创建德育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模拟情景中,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扮演某种角色获得真实的感受和情节的变化,让学生获得体验和感受。在讲授“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专题中,教师可以根据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或者是一些设计道德选择的案例创设相应的情景,让学生通过相应的体验或讨论、辩论进行道德和法律的感悟,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法律思维。高职生大多对传统的理论教学兴趣不大,对情景教学则有很大的兴趣,积极性很高。

(3)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在实践教学中按照贴近學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实际的原则,围绕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调研和讨论。让学生主动去了解社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构建课堂、校园、社会三位一体实践平台。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演讲、辩论、案例分析、观看影视视频、构建情景教学;
校园内进行校内调查、校园活动和参观学习、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4)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加强师生互动。由于大学校园授课形式的特殊性、教室的流动性、思想政治课合班上课等原因,形成了上课时学生人数多,师生互动性差;
任课教师上完课后和学生的接触、交流机会更少。而在互联网+时代,任课教师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微博等多种媒体形式,和学生加强交流和沟通。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新闻资讯、热门话题、课外读物和优秀视频等,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的观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还可以随时随地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方面的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1.3教学内容生活化

高职生正处于青春年华,思想活跃、感情丰富、自我意识强,但也伴随着情绪不稳定、自律性差、容易受人影响等弱点。高职生的思想意识、目标追求、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都呈现出多变性、多元化、现实性等特点。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混杂,高职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课更应该重视社会生活中的德育教育,使教学内容更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思考,进而解决问题。

1.4教学评价生活化

以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评价采取的是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评价生活化则是希望通过观察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变现出来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对周边同学的关系处理、对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和看法等进行综合评价。在实践活动评价中,更为看重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所呈现出来的创新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是小组作业,小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协作、交流探讨,在活动中哪个成员积极主动、哪些成员应付差事,彼此之间最为清楚。教师在对小组作业进行评价的同时,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这样既能让教师了解各位小组成员在集体活动中的贡献,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有些学生滥竽充数,促进小组成员的合作、沟通、协调能力。

按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五个专题,包括大学生活专题、三观养成专题、爱国主义专题、道德修养专题、法律素养专题。

专题一:大学生活专题。该专题是让刚入校门的高职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此时的高职生对大学校园还不熟悉,可以让学生讨论“大学和中学学习生活对比”“大学生活特点”。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大学生活规划”,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并让同学间进行点评。对于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可以对大学生生活、消费观念进行校园调研等,促进学生很好地深入了解大学校园生活。

专题二:三观养成专题。该专题是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对待人生环境。可以帮助学生行动起来,结合上个专题的“大学生活规划”,进一步完成“再不行动就晚了”,侧重如何行动。

专题三:爱国主义专题。该专题是引导高职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学会用理性爱国。可以让学生进行“经济全球化和爱国主义的关系”的讨论,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选择非理性爱国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进行直观的认识和感受,理解新时代的中国应该如何理性爱国。还可组织学生参观郑州周边的河南博物院、黄帝故里等展现传统优秀文化的地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了解祖国的历史,感受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专题四:道德修养专题。该专题帮助高职生理解并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在社会公德篇中让学生去寻找、拍摄校园中不文明现象,并将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让学生从别人的不文明行为中学会文明。在职业道德篇,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对以后要从事行业的职业道德到进行学习和分析,让学生明白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家庭美德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通过学生身边的案例,或者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婚恋观带来的不同后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警惕学生在恋爱中出现极端行为。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结合志愿者服务参观养老院,通过慰问老人让学生很多地去关注老年人、关注和老人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可以进行老年养老问题的社会调查活动。

专题五:法律素养专题。该专题是为了培养高职生的法律思维,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并学会使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这个专题除了为学生介绍基本的法律常识外,应更多地使用典型的法律案例,让学生进行情景创建,更加真实地了解案件当事人的感受,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和研讨,学会用法律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作业,加强了学生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理解和思考,通过各种校内外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多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教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但锻炼了同学们合作分工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学会了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谢维和.教学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学社会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马斌.社会生活过程导向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11-114

[3]杨護明.高校德育生活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4]冯玉梓.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生活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学院,2011.

[5]杨子均.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探索.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1000字篇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它是一门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促进我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首先进入大学在知识上与我们以往不同,学习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要树立自主,全面,创新,终身学习的理念。从我们以前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而且在面对问题时要虚心求教,细心观察。综合性和实践性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所以要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观,而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标,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的。我们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我们的生活目标和肩负责任。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得过且过,放纵生活,否则会虚度光阴。要对自己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自觉承担应尽的义务,投身于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在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理想信念与我们成长成才;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架起通往理想信念的桥梁。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它具有一定的时代性,阶级性,实践性,实现可能性和超越性。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科学理想信念,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我们的职责。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等这都是我们做一个忠诚爱国者的基本要求。悠久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全世界著称的礼仪之邦,我们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如此优秀的民族文化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弘扬,也值得我们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为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去贡献我们的力量。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和人民作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努力学习,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报效国家。

加强道德建设锤炼道德品质。道德影响着我们的意志,行为和品格,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为此,我国还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爱国守法,明理守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划。对提高我们的道德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它的原则是集体主义,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我们还应该以“八荣八耻”为座右铭,时时处处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有内在的人。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公共生活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的义务。为了我们的公共生活更便利,也出了一些对应的法律制度。比如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体游行示威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等,这些都告诉我们怎么样养好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加强我们的道德修养。职业活动是我们人生必须实践的一项活动,而职业道德是我们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我国的法律分为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和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我们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坚持党的领导。要有依法享有和行驶自由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要有公平正义和权利义务的观念。党通过这些法律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更美好的中国。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地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以下几点: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而我们的基本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以上就是我对所学内容的总结和回顾,以及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想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它帮我们塑造良好的思想,帮我们了解我们人生的经历,带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1000字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国梦的提出,顺应了当今中国的发展大势,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2015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勉励广大青年“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没错,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

从国家而言,中国梦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梦,它是每一个小梦的“合力”。商人的梦想是尽可能的创造利润;

百姓的梦想是在这高昂的房价中有一个自己的温馨小家;

孩子的梦想是快乐的长大;

老人的梦想是健康的身体??.这些具体而微的小梦想乍看起来,似乎并不很伟大,然而正是这一个个如此平凡甚至渺小的梦想汇聚成了我们伟大的民族梦。国家和民族不是一个华丽的空壳,他是承载了数千年传统文化,并由亿万个个体手牵手心连心共同搭建的的“大家”。试问哪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大能够离得开人民的共同努力呢?商人创造利润,则无形中为提高了国家和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效率;

百姓安居乐业,则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国家才能发展;

孩子们聪明快乐的长大,我们的民族才有未来的希望。

1900年梁启超先生就曾写下“少年强,则国强”的真理,而今天这句话不妨推而广之:百姓强,则国强。

从个人而言,中国梦是一个顺应当今中国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只有把个人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的人,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可以引用一句话,即“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可否认,在我国超过13亿之多的人国民中,并不是所有人的梦想都是具有正能量并且能够推动社会稳定和进步的。比如有些年轻人只看到社会不好的一方面而对祖国给予他的培养毫无报答之心,消极厌世,梦想着得过且过的、毫无作为的日子;

还有梦想不用通过努力就可以一夜暴富的那些人,他们很有可能采取偷盗抢劫等极端的行为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这些梦想正是与中国梦相矛盾,甚至完全违背的,它们终将在辜负祖国的期望的同时,葬送掉自己的人生价值。

伟大的中国梦需要靠每个人的奋斗和努力来实现,而大学生这个群体是中国未来10到20年的中坚力量。特殊的身份决定了我们大学生将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担当格外重要的角色。作为其中一份子的我,已经深深感到责任的重大。老实的讲,在之前的20余载光阴中,我实在算是蹉跎岁月:对未来没有梦想,对生活没有激情,并未意识到“我的存在”。而此刻面对实现中国梦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是时候该想想“我的存在”之于我的祖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意义是什么了。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年青一代应该“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如何达到这一要求,进而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我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应该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我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将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第二,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梦想是什么呢?其实在这学期以前我都没有认真的问过自己,在面对就业和升学的选择时我才不得坐下来细细思考,这迟来了22年的思考。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为祖国的进步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梦想很美,可实现它却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梦想永远和眼泪和汗水在一起,否则就成了空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为升学而奋斗,我希望这是我走向梦想的第一步。我认为我们要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以远大的志向为前进和发展鼓足动能。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是推动发展的“正能量”。“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而发展离不开充满激情的青春理想离不开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我要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添加祖国前行的“燃料”。我会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了坚定的志向和信念,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将志向与目标变为现实。作为青年大学生,一旦拥有远大志向和理想,就会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和战胜困难,就会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开拓奋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其次,要做到自强,树立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优点是:有拼劲、充满活力和朝气;

有激情,始终鼓足创新前行的动力;

有锐气,敢于挑战障碍,不拘一格。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业、独立奋斗。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奋斗,只有具备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在中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后,要做到自立,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重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当代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当代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既是国家战略,又是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在科技和教育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当代青年有较多的机会学习、运用、创新现代科学技术。广大青年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的创新人才,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

作为青年大学生,在学校要珍惜所有能珍惜的机会,一方面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为自己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在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同时我们要紧跟党走,认真学习党的政策方针,紧跟党的步伐。实现“中国梦”的路并不是依靠青年学生一腔热血就可以实现的。青年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才能寻求到努力的方向,才能寻求到实现“中国梦”持续奋斗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便是高校青年学生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我们要学习并弘扬这些精神,让自己更加满怀信心的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作为高校青年大学生我会牢记党的的教诲,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收获成功、托起自己的梦、托起中国梦。

也许很多人认为不能实现的梦想都是口号,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有时候梦想存在的价值并不在于它能否实现,而在于追逐的过程。我们的中国梦建立在我国日益繁荣发展的文化之上,以祖国的强大为依托,为此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当梦想照进现实,身处一个能让年轻人实现自我理想的时代,我们真的很幸福!抱着对祖国和社会的感恩之心,开始行动吧。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这样一个信念和责任:伟大的中国梦从我开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1000字篇四

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是社会风尚和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遵守社会公德,是对每个社会成员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类社会群体,但社会公德的失范现象在他们身上却屡见不鲜,这反映出高校德育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还有所欠缺。依据多年高校德育工作的经历,笔者认为,高校德育要紧抓公德意识这一核心要素,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实现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

一、公德意识: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社会公德即社会的公共道德,它是人们在日常公共生活中所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相处、彼此交往的最一般的关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也就是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和践行公共生活准则的观念和意识。公德意识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高尚人格的前提和基础。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履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是一个人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树立高尚道德情操的起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道德人格的完善,就应该从培养公德意识开始。同其它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人的道德修养也只有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大学生只有培养和树立起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进而达到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中比较低层次的道德要求,一般说来,它所要求的是最基本的文明行为。有人认为,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应该是小学和中学阶段的事,对大学生还讲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岂非“小题大作”?诚然,社会公德教育早在中学阶段、小学阶段甚至学龄前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人的大学阶段,才是生理心理蓬勃发展并日益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臻定型,思想道德日趋完善的重要时期。正如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言青年期是“人的第二次降生”,因此,必须深化和加强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为形成高尚品格打下坚实基础。我国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要求,这无疑也说明加强大学生公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第二,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

恩格斯在评述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发展时,曾经热情洋溢地讴歌“这是一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这无疑是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的成长及其特征同时代的要求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可以说这是时代与人才成长的永恒的辩证法。那么,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应该造就怎样的人才?很显然,绝不会是那些不学无术,一无所长的庸庸碌碌之辈,也绝不会是那种“思想骑墙”、“有奶便是娘”的所谓“知识分子”,人才应是“德”与“才”的统一,应是“德才兼备”的人。

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理想,有道德。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程度如何,是衡量大学生是否有德的最直接的表现,也是衡量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指标。如果缺乏公德意识或者公德意识比较差,那么,聪慧的人将变得险恶和狡诈,健壮的人也会显得野蛮和粗莽,而貌美的人,也同样会流于庸俗和乏味。可见,有德无才是庸才,无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有才才是实才。因此,潜心向道,严谨治学,才是合格人才的本色。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正是塑造“人才灵魂”的基础工程,也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

第三,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进步状况,它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在精神文明复杂的结构体系中,道德处于核心地位和主导地位,或者说,道德是精神文明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组成部分。而在道德领域,社会公德又以其范围上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内容上的总括性和一般性,以及结构上的传统性和沿袭性而区别于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成为社会道德的基础。由此可见,社会公德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自然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内核。作为青年中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一类群体,透过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最能看出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水平,也最能反映出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可以说,它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状况的具体指标。大学生本身也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如果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具备很强的公德意识,都能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典范,就会对社会发生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有助于安定、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形成,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生能否“自善其身,兼善天下”,能否开风气之先,创时代业绩,能否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既直接影响到国家、民族的现在,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21世纪中国在世界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眼光来看待二、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路径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需要多管齐下,齐头并进,需要有一个培养、确立、巩固和形成的过程。

第一,以“他律”来培养和确立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大学生的公德意识绝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系统的道德教育,经过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他律”来加以培养和确立。

一是以高校为主,进行道德教化。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主阵地。高校遵循《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以“两课”教学为核心,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的灌输与教育,高校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集中、有序的道德教育,其教育方式的特点和效果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无可比拟的。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言传身教,训导学生;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熏陶学生。高校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还要注意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小事着手,要求学生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班级的一桌一椅,尊敬师长,友善同学等等,于小事上见精神。

二是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育人。在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过程中,学校是主阵地,但是,学校不是万能的,光靠学校唱独角戏是行不通的。学校不是远离社会的孤岛,变革时代的大学生更不能远离社会环境而遗世独立。另一方面,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务实心态,也具有比一般社会大众更高的精神追求。因此,必须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公德意识的培养合力。关注大学生成长,培养合格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同样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只有整合和发挥社会道德教育的整体功能,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就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社会教育来说,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源”。来自家庭的公德意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及良好的家风来进行的。我国目前约有2.7亿个家庭,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来自家庭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积极影响便是不言而喻的了。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有重要影响的还有大众传播媒介,如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图书等。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是一定道德观念、道德榜样得以传播的载体,更能以其特有的多样性、生动性和艺术感召力引起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对心灵发生巨大的振荡和感染作用。尤其是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作用越来越突出出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总之,社会公德意识的教育是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多方位的,对于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而言,有人概括说要争取“四面八方”的配合和支持,即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四个方面,教育、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公安、司法、群众团体八个方面,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真的不无道理。

第二,以“自律”来强化和巩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单靠来自学校和社会外在的道德教育,是无法完成的。他律必须转化为自律,才会成为内心永恒的道德法则。也就是说,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不仅是学校和社会的事,更应该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唤起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律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

“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道德修养就是人依据社会生活和社会道德的要求,对自身道德素质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它是人类主体精神的自律。大学生主动进行道德修养,就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展开善与恶、正与邪、是与非的斗争,不断地更新自我、超越自我。这种内心世界的斗争和解剖过程,决不是受迫于某种外在力量的强制,而是由自己内在的道德需要是人较高层次的需要,马克思将其理解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将其视为自我实现需要的主体构成部分。如果离开了人的自觉、自愿与自为,那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修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必须从大学生作为道德主体的角度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变“要求大学生遵守和践行社会公德”为“我要遵守和践行社会公德”。

第三,在实践中锻炼和形成公德意识。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思想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想、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公德教育和公德修养都必须着眼于“实学”、“实行”,不能脱离实践。陶行知在批判“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唯心主义思想时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并且说明这“并不是否认闻知与说知,乃是承认亲知为一切知识的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要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因此,要真正把外在的公德要求变成大学生自身的公德意识,必须投身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开展的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各种活动。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只有深入社会、研究社会、了解国情,才能认清实际,只有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见识、增长才干,才能更好更快地成熟起来,只有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汲取营养和力量,才能不断激发为民造福、为国奉献的热情,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来。因此,要让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培养品质、磨炼意志,在了解国情民情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公德意识牢固地树立起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1000字篇五

摘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性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文章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提升大学生的素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李克强总理2019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更广泛的群体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满足经济转型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高职院校是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的摇篮,高职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办学目标。综合素质指大学生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質、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四个方面。知识、能力、素质是相互联系。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它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综合素质方面意义重大。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较为基础的一门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基本规律为主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习近平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各章节内容,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它紧跟理论与实践新的步伐,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很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它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大学生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价值引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的教材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三大部分,共六章内容。对教材理论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引导大学生打牢科学理论思维的基础。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课堂实践包括师生互动、典型案例的运用、视频播放、课堂练习等,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教学开阔了学生视野,大学生通过对地方文化的学习、对地方企业的参观调研,书写调查报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增强了作为时代新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也提高了大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未来职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1.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的课程设计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有关的人生哲学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马克思伦理道德和知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础知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使大学生了解国家的思想政治,培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明辨是非,做遵纪守法的公民,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2)能力目标: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各种课堂实践项目,提升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即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师生沟通能力等。具体形式有课堂分组讨论、课堂阅读心得交流、爱国主义诗歌朗诵、观看视频以及课堂互动等。通过设计课堂实践项目,用任务布置、任务实施、师生共同评议三环节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

(3)素质目标: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法治素养。具体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马克思主义道德修养和马克思主义法治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道德修养即道德教育,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使学生具备社会主义道德观念,遵守公民道德准则;马克思主义法治素养是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观教育。

2.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整教学方法

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在不断改革,电脑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制作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的使用,改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以来的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和平时考评方式,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后不断努力的方向。

(1)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探索与实际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个中心来开展教学,教师要善于对本章节教材理论和核心观点进行总结,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精选课堂案例教学,具体分案例文字呈现、案件解析及思考讨论三部分完成,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2)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需要探索适合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考核的方式,制定课堂学习效果考核的目标体系。把学生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等以量化的方式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之中,这样学习成绩计算更科学。

参考文献:

[1]张露濛.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依托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j].法制博览,2018(16).

[2]寇晓燕.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路径探析——基于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5(16).

[3]杨叶平.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依托,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j].价值工程,2013(19).

推荐访问:合集 法律基础 实践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1000字(合集)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1000字(5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3000字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2023年实验员个人总结热门6篇(完整文档)

实验员个人总结第1篇一、工作职责方面本人管理计算机网络组建实训室,计算机维修实训室,作为实验室管...

2员工入住宿舍承诺书7篇(精选文档)

员工入住宿舍承诺书第1篇本人申请入住生活区宿舍,保证对本人自身安全及财产安全负责。同时,为使宿舍...

3小学三年级上册班主任总结必备8篇(2023年)

小学三年级上册班主任总结第1篇一学期的工作又将结束,班主任工作有忧有喜,有苦有甜,特别是以下几个...

4幼师个人研修总结热门19篇

幼师个人研修总结第1篇国培地点在井冈山教师培训基地,我们置身于美丽而又文化氛围浓厚的教师培训中心...

5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总结7篇

2022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总结第1篇为迎接20xx年世界精神卫生日,我校特在职教部全体学员中招募活动方案...

62023年度公务员个人考核总结汇编21篇

公务员个人考核总结第1篇20XX一年来,我热衷于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我,摆正工作位置,时刻坚持“谦虚...

72023年安全生产个人总结集锦22篇(完整文档)

安全生产个人总结第1篇根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安排部署,贯彻落实6月3日...

82023年总结分式知识点6篇

总结分式知识点第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

9小班地震演练总结必备12篇

小班地震演练总结第1篇为进一步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精神,在各种事故发生时能紧急疏散...

102023八年级历史教学总结14篇

八年级历史教学总结第1篇这个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由于历史是中考必考科目,因此,我对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