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2024-05

当前位置: 网事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论传统文化与技术文化的冲突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其中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与技术文化之间的冲突,即社会人伦道德致思与技术道德的冲突、整体思维与细节思维的冲突、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冲突,是导致职业教育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传统文化;技术文化;职业教育;困境;冲突

从广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不但包括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并以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还包括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文化主体特征,并不断吸收与融合异质文化,形成了典型的中国文化传统。本文探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对我国职业教育产生全方位、多层次影响的,从而揭示其中的隐性对抗与张力。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包含了思维方式的创新,这对于保守的中国文化传统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思维方式是人的认识能力及其性质的思维要素的结构和方法论。粗疏地看,包括思维模式与致思途径两个方面;深入地分析,则是由思维认知结构、价值结构、情感结构与审美结构构成的四维立体系统;从根本上讲,是被历史主体内化了的社会实践方式,是受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由一系列基本观念所规定和制约的特定思维活动的形式、方法与程序的总和。这里所说的思维方式,是在与传统教育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历史一致的背景中产生、发展,并表现出相对稳定性的传统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职业教育存在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从总体上看,我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对职业教育存在三方面的影响。

社会人伦道德致思与技术道德的冲突

中国几千年的教育重视道德完善,轻视主体对物质世界的探求,道德教育始终是教育的首要选择。我国的教育传统是依靠道德的完善使人在社会生活、政治活动诸领域实现自己的主体价值,有才无德是决然难以被国人所接受的。在实际生活中,以伦理原则为绝对尺度的评价模式将人的多元化行为方式仅仅限制在一种单向的、直线型的道德评价框架中,人的丰富多彩的价值活动统统被纳入这种不变的道德评价框架中,人的创造力受到严重阻碍,伦理型的主体价值取向使得中国人一直生活在内省式的道德追求中,这种价值取向对主体的全面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重视社会人伦的道德致思反映在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上,就是“以道驭术”,即技术应用要受伦理道德规范的制约。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生产第一线所需的人才,要求他们有职业道德,有专业知识、技术与技能,然而,近年来新闻媒介中有关假冒伪劣产品引发恶性事故的报道屡见不鲜,揭露出的情节令人触目惊心。难道我们的教育中还缺乏道德教育吗?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大体稳定的道德规范,即要求技术应用利国利民,提倡吃苦耐劳、严肃认真、尊敬师长、恪守规矩,等等。为什么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会出现较严重的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现象呢?从文化的角度反思职业教育,首先,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实际上强调的是“他律”机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起作用的应是伦理道德规范的“自律”机制。然而,我们的道德教育在“自律”机制方面并不完善,特别是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其次,我国传统道德观念中缺乏“公德”意识。在传统道德体系中虽有强调“公德”的成分,如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仁者,公也”等等,但更多的是强调私人关系中的伦理道德,古代的如君臣、父子、夫妻、师徒之间的伦理,现代的如同乡、同事、亲友之间的伦理关系,这些都属于“私德”范畴,是具体的、可直接体验的或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私德”与“公德”发生矛盾时,“私德”常常会冲击或架空“公德”,狭隘自私的行为常常披上道德的外衣损害公众利益。再次,受传统道德教育目的的影响,职业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多数强调社会人伦,而对技术应用过程中涉及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意识的教育很少,导致技术与良知的分离。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道”与“术”本来是相互独立的范畴,“道”中不包含“术”的成分,这样“道”才可以“驭术”。如果使“道”也变成了某种“术”,那就很容易染上功利色彩,使“术”摆脱“道”的控制,这就意味着“道”、“术”分家。现在的道德教育中时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即把有关的伦理道德规范分解成许多条条框框,规定得相当细致,而且尽量合辙押韵,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要求人们熟记会背,并逐条考核。这套办法虽能应付上级检查和评比,但从思想特征上看,是“道”被“术化”了。真正的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支配下的自觉行动,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或墙上,如果用“术化”的办法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用“术化”的标准进行职业道德评价,那就很难避免弄虚作假,搞“花架子”,使道德教育流于形式,成为空谈。

整体思维与细节思维的冲突

思维模式是人们在思维中把握世界的整体联系的定格,特别是对于世界的统一性(整体)与多样性(部分)关系的稳定看法。思维模式从其表现形态的种种特征来看,固然有开放与封闭、求同与求异、直线型与网络型等区别,但其核心乃是一与多的关系。如何解决一与多的关系问题,决定了思维模式的其他特征。

首先,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注重整体和过程而排斥多样,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长于辩证思维,将部分与整体交融,重视整体与直觉,忽视对事物分门别类作更为精细和具体的分析,特别是忽视对事物的缜密论证,缺乏西方那种实证科学的传统。例如,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生产第一线所需的人才,传授实际有用的有针对性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也是使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是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来看,还是基本沿用前苏联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的分类模式。应该说,所有的课程作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应有很密切的联系,但事实上这些课程在生产实际中的有机联系非常少,往往是一类课程作为一个体系,各自为政。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创造出像CBE那样注重能力的课程,也没有像“双元制”那样面向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实际观测、不鼓励精确分析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我们往往是从职业教育的整体地位、职业教育的立法等整体观念出发,而对于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开发等微观方面则关注较少。

其次,注重整体的思维模式形成了传统教育中统一的人才观。传统思维模式的整体性致使人们在思考、认识教育目的的过程中,不能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系统的教育目标,在现实的教育中往往对人的要求千篇一律,在这种统一的人才观之下,很难人尽其才。职业教育面向的现实生产是千变万化的,对人的要求也是各不相同的,依据大一统的人才观培养出的人是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往往造成大量同一类型的人争夺少量职业岗位,而这些人本可以有更大的范围获得更适合于自己的工作,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大量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找不到相应的工作甚至失业,同时又有大量的职业岗位缺乏合适的人才的矛盾现象。这在社会层面上引起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不信任,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再次,这种统一的思维模式也导致职业教育使用僵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无形中限制了人们的视野和研究深度。本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根本区别的,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侧重点各不相同,追求的是创造性、独特性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现在的职业教育办学多数沿用普教的模式,失去了人才培养特色,因而降低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冲突

直觉思维是一种与情感经验密切结合的认识方式,以把握整体为目标,往往以片言的形式直达事物的本质,点明运用的关键,而不重视严密的逻辑推理与体系的形式构造。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将注重直觉的致思途径巩固、发展起来,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十分忌讳人们运用逻辑的武器对神化了的封建统治秩序提出质疑和非议,致使注重直觉的致思途径畸态发展并在社会意识中表现出来。与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相一致,我国传统教育的直觉特征根深蒂固。

首先,传统教育多以传授知识为主,传授知识多讲“顿悟”和“体悟”,不讲究严密的逻辑推理与论证,一切都无须作具体分析,只要体会领悟就可以了。这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是纷扰变化的生产现象,许多事情是不可预测的,而且生产过程不尽相同,静态的领悟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只能是劳而无助,即使要想体察也只能是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而不是在课堂上。但现实是职业教育的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上进行的,靠的是书本而不是生产现场,在这种环境下,职业教育能否成功的确值得怀疑。

其次,传统的致思途径重视经验,忽视抽象的思维创造能力。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在课堂上讲理论,在生产中凭经验,理论是课堂上讲的,用来对付考试,经验是生产中用的,是一种实用技术。两者互不相干,像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这就形成了有理论知识用不上,或是不会用、用不了,理论不能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不能联系实际,不能指导实际的现象。使得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失去了向更高层次发展和探索的能力,失去了向上突破的创造力,最多只能在一个岗位上当一名普通的本分的工人,这是职业教育的悲哀。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科学技术教育。从掌握和运用技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角度考虑,可以将技术大体上划分为以“悟性”为主的技术(简称“悟性技术”)和以“理性”为主的技术(简称“理性技术”)两种类型。“悟性技术”主要是以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直观体验为基础确定技术发明、设计和实施的原理,以手工业或工场手工业生产为主要载体,采用手工作坊或工场的传统管理模式,通过师徒传承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悟性”即直观体验的能力,“悟性技术”的传授主要靠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对技术对象的特性、工艺标准、质量与效能等都是靠悟性来把握的,其中理性的成分是对某些规律性的认识。而“理性技术”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确定技术发明、设计和实施的原理,以大机器生产为主要载体,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实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工艺标准,通过正规技术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理性技术”也包含某些经验技艺甚至诀窍的成分,但比例很小,其极端形式是高度的自动化。从形态特征上看,“悟性技术”推崇智慧、经验、灵活性,而“理性技术”强调知识、理论、规则性。“悟性技术”具有自身特殊的优点,能够在“理性技术”尚不存在或尚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的地方,通过积累经验和技巧,帮助人们迅速了解技术对象的性能,找到解决技术难题的途径。“悟性技术”有其不容忽视的弱点,由于缺乏科学理论基础,在严格性、精确性与量化程度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否认,“悟性技术”在我国的技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从中华民族传统思维的角度讲,我们习惯于接受和使用“悟性技术”,但随着产业技术的升级,“理性技术”即将占领主导地位,但在我国的社会文化土壤中还未能根深蒂固。科学技术成果可以引进,但孕育科学技术成果的科学精神和文化前提却无法移植。职业教育对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念、科学思想方法的理性思维的教育尚有欠缺,这会给我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带来相当大的危害,而且这种危害几乎是无影无形的,对于习惯于直觉思维方式的人们而言几乎是无法觉察的。

但是,冲突不是绝对的,任何事物总是在冲突中互相吸收而走向融合。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加以整合,使其在新的层面上与职业教育相适应,在冲突与融合中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也会在传统文化中吸取新的思维要素,在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中获得存在与发展的更大空间。

参考文献:

[1]刁培粤.教育文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2]刘长林.中国智慧与系统思维[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1.

[3]李锁华,梁重言,方志军.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科技时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梅宗奇.论跨文化理解中的技术[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7):41-44.

[5]蔡乾和.作为文化和具体知识的技术[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6,(6):24-27.

作者简介:

尤伟(1977—),女,江苏射阳人,硕士,江苏盐城工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刘玉杰(1975—),男,甘肃会宁人,新疆喀什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科学方法研究。

推荐访问:文化与 冲突 传统 文化 技术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聘用合同范本大全19篇

聘用合同范本大全第1篇甲方(聘用单位):住所:乙方(受聘人):住所:身份证号码:甲、乙双方根据《中华...

2结婚纪念日感言大全12篇

结婚纪念日感言大全第1、每一年的结婚纪念日,我都会感谢你,给我这份节日的权利,给你带来幸福和感动...

32023年小学二年级作文评语8篇

小学二年级作文评语第1、朴实自然的童心体现在文中,使文章散发着清新活泼的气息。2、这篇文章以具体...

4小组评语大全10篇

小组评语大全第1篇该同学在实习期间一贯积极主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工作的要...

52023年度工厂岗位职责大全

工厂岗位职责大全第1篇保证生产工艺满足工厂内生产的正常运行。进行工艺改进,实施工艺规程及ODS的标...

62023年度对员工评语大全(2023年)

对员工评语大全第1 工作认真刻苦,服务态度非常好,使经理在xxx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工作积极,热情周...

7小学六年级评语大全17篇(全文完整)

小学六年级评语大全第1、这学期,你的胆子大了,声音亮了,课堂回答问题的小手举得高了,这是多好的现...

82023年学生个人总结范本大全11篇(全文)

学生个人总结范文大全第1篇在思想方面,首先我端正了学习态度,认识到大学仍需付出极大的努力用功学习...

9保险承诺书范本大全(完整)

保险承诺书范文大全第1篇保险公司目标承诺书篇一:我是,请大家为我见证:作为团队的一名营销主管,我...

10小学生观后感作文23篇

小学生观后感作文第1篇一直以来,我对于漫威的电影都处在感官上的刺激阶段,对于它所要创造出来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