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2024-04

当前位置: 网事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永远的丰碑

| 来源:网友投稿

当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陇原大地上掀起了一场举全民之力、兴旷世伟业、惠及全省人民的“普九”大会战。在二十多年的“普九”历程中,秉本执要的科学决策、回肠荡气的感人业绩,弥足珍贵,可歌可敬。

我有幸亲历了这段饱经艰辛、风雨坎坷的“普九”之路,感受了陇原儿女感天动地、造福桑梓的奋斗史。二十多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虽是短暂的,但我省“普九”的光辉历程,铸就了甘肃教育发展史上一座永远的丰碑。

一、“普九”之路,坚实的创业足迹

回眸我省二十多年的“普九”之路,从艰难起步到全面实施,从改革管理体制到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人民教育政府办,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坚冰一层层被打破,航向一程程被探明,道路一步步被开通,正迎着21世纪的春风,迈向新的发展征程。

第一阶段:艰难起步,吹响“普九”号角(1980~1985)

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下发,提出“本世纪80年代,全国应基本实现普及小学教育的历史任务,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而普及初中教育”,“经济比较发达、教育基础较好的地区,应在一九八五年前普及小学教育,其他地区一般应在一九九○年前基本普及。极少数经济特别困难、山高林深、人口稀少的地区,普及期限可延长一些”。《决定》提出,普及小学教育“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以国家办学为主体,充分调动社队集体、厂矿企业等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鼓励群众自筹经费办学”。198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提出:“普及初等教育,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奠基工程”,“力争一九九○年前在我国除少数山高林深、人口特别稀少的地区外,基本普及初等教育”。中央《决定》和《通知》的下发,标志着我国进入普及初等教育,进而普及初级中等教育阶段。

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定》和《通知》精神,从改革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入手,明确了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的体制,将普及小学教育的责任落实到乡、村两级。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充分调动和挖掘乡村办学的积极性和潜力,调整、撤并村办的七年制学校和乡办的九年制学校,实行县校县办,乡校乡办,村校村办,叫做“谁家的娃,谁家抱”。采取全日制、半日制、隔日制、巡回制、早午晚班、马背小学、帐篷小学、窑洞小学等多种办学形式普及小学教育。

1981年,省教育厅首批组织对敦煌县、兰州市城关区和安宁区、白银市白银区这4县区普及初等教育进行了验收。到1985年,全省有23个县(市、区)实现了普及初等教育,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26.44%。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9.22%,在校学生270.29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达到80.72万人。这一阶段普及初等教育的积极实践和取得的成果,为全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务实规划,实施“普九”战略(1986~1990)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并于当年7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正式建立。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主战场在农村,硬仗在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甘肃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发展落后,教育基础薄弱。1985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仅为16.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元,人均纯收入200元以下的农户占三分之一。全省85%的县没有解决中小学 “一无两有”(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问题。

我们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务实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全省分为四个类区,一类地区:经济文化基础好的省辖市8个城区,有143万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5%,1985年前普及初等教育,1990年前基本普及初级中等教育。二类地区:经济文化基础较好的24个县(市、区),有760万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3.9%,1990年前普及初等教育,1995年前基本普及初级中等教育。三类地区:经济条件一般、文化基础薄弱的24个县(市、区),有670万人口,占全省人口的29.9%,在1995年前后普及初等教育,2000年前后基本普及初级中等教育。四类地区:经济落后、文化基础差的30个县,有664万人口,占全省人口的29.7%,2000年前后普及初等教育,2010年前后基本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为实施这一规划,主要采取了三项大的措施:一是进一步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农村小学、八九年制学校由乡(镇)办,独立初中、完全中学、职业中学由县(市、区)办,市校市办,省校省办的管理体制。省、市、县、乡四级成立教育委员会,加强教育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明确了“三级办学,两级管理”的体制,调动了乡村办学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二是贯彻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按照每6万~8万人口设一所高中、1.5万~2万人口设一所初中、每个行政村办好一所小学的原则,对乡办高中、村办初中及小学附设初中部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撤并,提高了小学和初中的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广泛开展集资办学,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省政府从1988年到1990年,召开了6次大规模集资办学现场会议:1988年6月,在平凉地区召开改善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现场会议,推广静宁县集资办学经验;1989年8月,在兰州市召开集资排危现场会议,推广永登县的经验;1989年11月,在武威市召开了高速度、高标准建校现场会议,推广武威市(现凉州区)的“双高”建校经验;1990年1月,召开全省集资办学表彰大会,唱响了“排危、配套、管理”三部曲;1990年5月,在酒泉地区召开了中小学教学设备配套现场会议;同年7月在庄浪县召开了贫困县集资办学、实现“一无两有”现场会,形成了抓点带面促全省的波澜壮阔的生动局面。

1983~1990年,全省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总投资达9.01亿元,共新建校舍236.67万平方米,维修改造危房446.39平方米,添置课桌凳57.82万双人套。全省中小学危房面积由1985年的155万平方米减少到1990年的48.56万平方米,D级危房比例由14.7%下降到4.36%。一些原来学习条件很差的农村学生走出了黑窑洞、破庙宇,用上了新校舍;牧区学生走出了帐篷,下了马背,上了寄宿学校。群众高兴地说:“砖瓦房、白粉墙,五星红旗迎风扬,娃娃进了新学堂。”到1990年,全省有44个县(市、区)普及了初等教育,8个县(市、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第三阶段:全面推进,加快“普九”进程(1991~2000)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到本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这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进一步完善“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体制,并建立了省、市、县“两基”督导评估和验收制度。在经费投入上,逐步建立起了以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教育费附加、教育集资、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各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教育”,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办学的积极性,挖掘了社会各界支持教育的巨大潜力。

“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成为这一历史阶段的时代强音,从各级党政领导到一般干部,从当地干部群众到在外工作的公职人员和打工者,从本县企业家和经营户到县外、省外、国外的仁人志士,从宗教上层人士到信教群众,从古稀老人到稚幼孩童,全社会都为教育献计献策,捐资出力,人人为教育尽了应尽之力,作出了无私奉献。一箪食,一瓢饮,一元钱,一个蛋,一根木,一片瓦,都凝聚着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镌刻着各级领导、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对孩子的感情和责任,都体现着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巨大的社会凝聚力,体现着人民对教育最质朴的责任心。“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家长苦供,亲友苦帮,孩子苦学”,送上一程又一程,满怀希望和深情。

这十年,全省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共修建中小学校舍684.83万平方米,农村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最优美的环境是校园。这十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由94.4%提高到98.83%;小学毕业升初中的升学率由81%提高到90.98%。全省扫除青壮年文盲约150万人。到2000年,全省实现了“普初”的县(市、区)达到81个,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94%;“普初”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97%。有50个县(市、区)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全省“普九”县(市、区)达到58个,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57.47%,“两基”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70.68%。

第四阶段:全力以赴,打好攻坚战役(2001~2005)

进入新的世纪,国家在“十五”期间先后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等一系列文件,我省义务教育发生了四大新变化: 一是实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把义务教育管理的重心由乡镇移至县级政府,实现了从“人民教育人民办”向“人民教育政府办”的历史性转变。二是实行“一费制”,开始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三是国家通过转移支付解决了贫困地区教师基本工资的发放,安排了部分危房改造资金,并在农村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四是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大力推进“两基”攻坚。中央给甘肃省每年的转移支付资金中用于教育的达4.5亿元,其中2.5亿元用于危房改造。远程教育项目中央投入2.48亿元,二期“义教”中央投入2.8亿元,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央投入4.05亿元,在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中,中央为甘肃省安排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专项资金8亿元。在实施项目中,省市县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近几年是农村教育投入最多的时期。

为推动“两基”攻坚,省政府每年召开一次“两基”攻坚会议,省政府与各攻坚市、县签订责任书。省教育厅每年召开一次现场汇报交流会,全力推进“两基”攻坚工作。在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下,2003年,随着碌曲、东乡、积石山县“普初”通过验收,全省全面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目标。从2002~2005年,有10个县(市、区)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使全省实现“两基”的县(市、区)达到68个,人口覆盖率达到83.04%。

第五阶段:提高水平,建立保障机制(2006年至今)

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下发,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新机制,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资金由中央、省财政按8∶2分担;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由中央全额承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由市县分担;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免学杂费资金的分担比例共同承担。

2006年,全省87个县(市、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6692所学校的406万中小学生享受到免除学杂费这一政策,262万贫困家庭学生免费领取了教科书,53万名贫困寄宿生得到了生活补助。本年度平均每个小学生减免各项费用186元,初中生减免264元。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明显增加,生年均小学180元、初中240元,除部分规模偏小的学校外,大部分农村中小学保证了正常运转。实现新机制对保学控辍是强有力的促进,全省有3.8万多名辍学学生重返校园。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8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61%。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达到4.13平方米,初中达到5.62平方米。全省6个县(市、区)顺利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使全省实现“两基”的县(市、区)达到74个,人口覆盖率达到89.42%。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全面实施,将我省义务教育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二、“普九”成就,辉煌的历史丰碑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历史先河、谱文明华章之壮举。甘肃的“普九”之路艰难而曲折,甘肃的“普九”成就辉煌而伟大。

1. 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甘肃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关乎国民素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是造福桑梓、惠及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初等义务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特别是198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对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法律支撑。在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热潮中,甘肃义务教育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加大投入,真抓实干,带领全省人民掀起了一个接一个的“两基”攻坚高潮,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2003年,全省87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一艰巨而伟大的历史目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从无到有,从艰难起步到突破性进展,从打基础到登顶,这是何等壮举。2007年,全省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将达到79个,实现“两基”的地区人口覆盖率将达到95%。至此,全省总体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这在甘肃教育史上是一座辉煌的丰碑,是值得人们永远铭记和骄傲的。

2.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有力推动了甘肃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义务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对其他各类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使全省教育资源总量和受教育人数持续增加。2006年与1985年相比,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从17所增加到34所,在校生从2.72万人增加到26.3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16.5%,进入了大众化的发展阶段,研究生规模从912人增加到18069人。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从9.02万人增加到26.14万人,普通高中教育规模从19.32万人增加到60.35万人,幼儿教育稳步发展,4~6周岁幼儿入园(班)率达60%。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从事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师21万人,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7.34%、93.98%。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一历史时期,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甘肃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历史成就,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3.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要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对其他各类教育的有力推动,大大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在农村,广大农民学文化、学技术,有的在当地致了富,有的转移到城镇就了业。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仅2006年一年,就为社会培养合格毕业生13.32万人,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和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30多万人次。普通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共获授权专利81项,技术转让合同4项。现在,甘肃高等学校已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2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究室和工程技术中心16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97个,博士、硕士授权学科71个,博士、硕士授权点和专业硕士授权点659个。高等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高校正在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基地和生力军。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所打下的坚实基础是密不可分的。要进一步巩固扩大这一成绩,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也必须以义务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支撑。

4.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追求现代文明、现代科技,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类从蛮荒起步,发展到今天掌握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新时代;从呱呱坠地的自然人,成长为后来的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讲文明的社会人,教育功不可没。甘肃省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使人们的思维方式有了新的转变。二十年的“普九”历程,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教育活动、支持教育发展的过程,也是人民群众追求现代文明、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使现代文明逐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改变了封闭落后的状态,打开了陈腐观念的禁锢,使人们以新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用先进的技术改造世界。如阿克塞、肃北、肃南等县的牧区由以前的“逐水草而居到逐学校而居”,出现了建设文明新区、文明环境的喜人景象,牧民积极接收先进文化的辐射与传播,努力吸收和接纳新技术,将其运用于生产生活中,使经济社会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焕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三、“普九”经验,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十年的“普九”之路,凝结着2600多万陇原儿女的含辛茹苦、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不懈追求的心血和汗水,凝结着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教育战线同志的辛劳和智慧,倾注着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对西部地区,对甘肃教育事业的巨大支持和关心。二十年的奋斗和实践,使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甘肃省情的“普九”之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1. 领导重视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根本保证

甘肃省能够取得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场战役的胜利,最基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各级党政领导重视教育、支持教育。二十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兴省、兴市、兴县战略,全力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优先安排教育,在经费投入上优先保证教育,在政策优惠上优先考虑教育,特别把“普九”作为重中之重,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双线三级”责任制。坚持“宣传、组织、扶持、考核”八字方针,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变压力为动力,变难点为亮点,强力推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巩固和提高。

2. 人民支持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坚强后盾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根本所在,是我们党在历史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一条永远有新鲜意义的经验。今天,甘肃教育事业能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也是人民苦心、甘心支持的结果,是千百万人民的艰苦创业为甘肃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集万民之力、兴千秋大业”成了义务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今天想起来那些场景,依然历历在目。群众集资办学,是历史的需要,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体现。为了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为了追求更高的理想境界,人民群众投入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股历史洪流中,捐资金,出劳力,为学校建设提供方便,用自己最质朴的行动为教育奉献爱心。

3. 广泛参与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社会基础

实施“两基”攻坚,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一场涉及千家万户、牵动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社会基础。在“普九”工作中,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广泛深入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义务教育法》,使社会各界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大意义有了深刻认识,“治穷先治愚、治愚办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还深情于人民、献终身于教育”等观念深入人心。甘肃省直机关、甘肃省内大中城市和甘肃省教育系统分别建立了对口支援项目,省教育厅“三位一体”(教育厅机关一个处室、一个直属事业单位、一所高校,三家联合对口支援一个县)支援“两基”攻坚县。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本着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有智献智的原则,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天津市政府及教育部门给甘肃教育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著名企业家邵逸夫、李嘉诚、王永庆等慷慨解囊,不惜重金支持甘肃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宗教界人士动员信教群众送子女上学,劝返适龄儿童入学,为普及义务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甘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进程就有可能推迟,就没有今天的“普九”。在兴教助学中表现出的迎难而上、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动人景象,既是陇原儿女品格的展现,又是甘肃精神在教育战线的弘扬。

4. 项目实施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有力支撑

发展抓项目,是推动甘肃教育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全省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国家教育项目强力支撑的结果。“九五”以来,甘肃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多方争取国家教育项目和国际援助,先后实施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一二期项目、危房改造项目、“世行贷款”项目、国债项目、援藏教育项目、中欧项目、中英项目、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大项目20多个,总投资约24亿元。各类国家教育工程项目、教育贷款项目和海内外资助项目的实施,使甘肃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学校发展迈向了一个新的时期,撑起了甘肃教育的一片蓝天。各类教育项目的实施,有力地调动了地方教育财政投入和改善办学条件的积极性。中小学校舍面积由1986年的1048.24万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2381.83万平方米,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

5. 深化改革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强大动力

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和后劲。甘肃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也是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1985年,中央作出了义务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决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文化发展基础上,这一体制极大调动了县、乡政府和广大农民对义务教育的责任投入、经费投入、工作投入、情感投入、劳动资源投入等多重投入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办学条件的大改善和义务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务院就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又作出了重大调整,开始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并启动了“两免一补”政策,实现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向“人民教育政府办”的历史性转变。2003年,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上收到县管理,工资由县统发,改变了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从2006年春季开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确保了义务教育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面貌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才有今天教育发展的蓬勃生机。

6. 依法治教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可靠保障

事业要发展,从根本上要靠法治。1986年7月1日,国家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其进行了修订。《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甘肃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出台配套法律法规,用《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指导思想和行动,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残疾儿童和女童受教育问题,维护了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了教育公平,推动了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均衡发展和义务教育的普及。在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中,我省努力建立完善并有效落实了义务教育目标责任制度、“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及“义务教育证书”制度、“两基”督评验收和表彰奖励制度、义务教育监测和“两基”年检复查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和刚性工作措施,始终坚持“提前介入、务实指导、全程跟进、动态验收、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有效地推动了“普九”进程,巩固了“普九”成果。

四、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

甘肃省的“普九”伟业将永远镌刻在甘肃壮美的历史画卷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今后基础教育的全面、协调、持续、均衡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阶段性、奠基性的,以后的路还很长,工作会更艰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教育是最重要的社会事业,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推动和支持先进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保障社会公平公正。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谁能享受良好的教育,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目前,甘肃省同发达地区之间、省内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还很大,而要缩小这种差距,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义务教育。

甘肃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近70%、“三农”问题突出的省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着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任务。素质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素质高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而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虽然这些年我省“两基”攻坚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全省还有8个县未实现“两基”目标,这些县财政困难,农牧民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较深,社会发育程度较低,教育基础薄弱,加之特殊的地理、生存环境,使得攻坚工作难度很大;已经实现“两基”的地区一部分也是低水平的,巩固提高的任务仍很艰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还很薄弱,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教师的业务水平还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个现实,继承和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面向基层,“不走大路走小路,不走油路走土路,不走熟路走生路”,到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把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支持,贯穿于“两基”工作全过程,全力打好“两基”攻坚战,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的成果,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今后几年,我省义务教育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为重点,确保2010年全省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在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使适龄少年在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得到提升。

坚持普及与提高的统一,把“普九”巩固提高工作作为农村教育工作的重点,经过几年不懈努力,使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投入明显增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机制,以新的成绩、新的面貌迎接国家对甘肃省“普九”的评估验收,进而向高标准、高水平迈进。

坚持分区规划、分类指导,酒泉、张掖、嘉峪关、金昌、兰州等市及部分农村地区,力争与全国先进的教育发达区域保持同步,积极发展高质量、高层次、高水平和均衡化的教育,力争普及十五年教育(学前三年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武威、天水、白银等市及部分农村地区,适度超前发展,赶超目前的全国平均水平,实现高标准“普九”,使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庆阳、平凉、定西等市及部分农村地区,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使城乡之间教育发展差距明显缩小。陇南、甘南、临夏等市州及部分农村地区,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显著扩大,力争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普九”是我几十年工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也是我最为关注、付出心血最多的一项工作。时光如驰,抚今追昔,回顾二十多年艰难而辉煌的“普九”之路,我心潮澎湃,思绪难平。再多的文字,也难以表达我对陇原大地的挚爱;再美的语言,也难以表达我对教育事业的深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创造教育公平,让陇原大地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是萦绕我心头、使我殚精竭虑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不懈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值得欣慰的是,经过全省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甘肃省义务教育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相信,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只要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甘肃省的义务教育必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建立新功,再创辉煌。

注:本文系《“普九”之路》一书之序,刊发时略有改动。

推荐访问:丰碑 永远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2023年学生个人总结范本大全11篇(全文)

学生个人总结范文大全第1篇在思想方面,首先我端正了学习态度,认识到大学仍需付出极大的努力用功学习...

2保险承诺书范本大全(完整)

保险承诺书范文大全第1篇保险公司目标承诺书篇一:我是,请大家为我见证:作为团队的一名营销主管,我...

3小学生观后感作文23篇

小学生观后感作文第1篇一直以来,我对于漫威的电影都处在感官上的刺激阶段,对于它所要创造出来的宇宙...

42023年周总结范本大全23篇

周总结范文大全第1篇本人自xx入职公司以来,在营销管理中心市场部担任xx职务,主要负责市场研究方向工...

52023年企业个人年终总结范本大全10篇

企业个人年终总结范文大全第1篇我从事超市收银工作的时间不是太长,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离工作的实际...

6四年级作文自我介绍21篇

四年级作文自我介绍第1篇大家好!我叫杨润子,今年12岁了,在南师附小上学。小的时候,别人说我像个男...

72023年度三年级作文自我介绍字集锦20篇

三年级作文自我介绍字第1篇Hello!大家好,我叫杨晨,现在是庙下乡中心小学的六年级二班的学生。我有一...

8自我介绍作文600字8篇(完整文档)

自我介绍作文600字第1篇我叫白莹莹,今年11岁,在某某市第一小学五年级一班读书。白莹莹,白莹莹,从...

9自我介绍英语作文初中集锦17篇【优秀范文】

自我介绍英语作文初中第1篇Hi,myname三isxxx Imxxyearsold,amiddleschoolstudentapparently Ilovemusicverymuchalthough

102023年小学三年级作文自我介绍22篇(全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自我介绍第1篇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我的名字叫单珂,就叫我小珂吧!我今年上的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