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2024-05

当前位置: 网事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新中国高考制度史研究综述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新中国高考史研究主要是围绕着高考的历史沿革、高考制度、高考的理论与方法、高考的改革与发展四个方面展开的。在高考历史沿革方面,研究以时间为线索或者以内容为线索进行;在高考制度方面,研究的主题是考试和招生;在高考的理论与方法方面,重视应用性研究忽视基础性研究;在高考的改革与发展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揭示深层次的矛盾。

关键词:高考;高考制度;高考史;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C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06)03-0097-04

新中国统一高考制度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相当完备的管理规则。研究新中国高考史,我们可以借鉴历史经验,从历史中抽象出规律性的东西,丰富考试的理论,促进当前的改革。

通观中国高考制度的相关研究成果,虽然内容非常丰富,分布却不平衡。对一些热点问题大家争论不休、莫衷一是,而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却少有涉及。至今,用史学的方法对高考建立和改革发展的历程进行梳理、概括的研究成果还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多散见在一些关于考试学、教育制度学的著作里面。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从中找到许多相关的线索和内容供借鉴和参考。

一、关于高考历史沿革的研究

(一)以时间为线索的阶段划分

以时间为线索进行阶段划分是高考历史研究最常采用的方法。马文卿、刘文超在《中国高考走向》中将高考制度的历史演变划分为六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过渡阶段、统考制度的建立阶段、废除高考的统考阶段、恢复高考阶段、改革起步阶段和深化改革阶段。这六个阶段的时间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见表1。刘海峰在《中国考试发展史》中将高考制度的历史沿革分为:高考制度的建立、高考制度的反复与废除、高考制度的恢复与发展三个阶段。

上述两种阶段划分除了表述方式略有不同外并无本质差异,各阶段的时间划分也基本一致,对于高考发展历史沿革的阶段划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刘海峰以高考制度的反复与废除来概括1952~1966年高考制度的调整与改进,以及1958年因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而遭受的第一次挫折,其现实意义更大。对这段时间人们对高考的认识以及对当时高考制度调整的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历史地认识高考制度在今天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有助于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科学决策。

(二)以内容为线索进行的研究

对于高考历史研究并非要通过文字的描述来再现所有的历史过程,以内容为线索抓住在高考历史发展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或主要问题来勾勒高考发展的历史也是常用的方法。杨学为在其主编的《中国高考史话(1949-1999)》一书中通过以下14个问题的讨论全面清晰地展现了新小国成立之后高考发展的历史轨迹。(见表2)

二、关于高考制度方面的研究

关于高考制度的研究,一个上位的问题是高考的制度结构是怎样的,它是高考制度研究的起点。

(一)统一考试制度研究

考试是高考的一个环节,统一考试制度是高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在相关文献中使用的术语不尽相同,有的直接用“高考制度”,有的用“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有的用“大规模招生入学考试制度”,不一而足,但是,其讨论的问题基本一致。

统一考试制度包括哪些研究的要素、要素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构成,没有人专门去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从相关研究成果的体例安排中可以看清其脉络。康乃美、蔡炽吕等在《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中从体制与管理、内容与方法、结构和功能三个维度来研究考试制度,其中,又把考试制度的管理体制划分为管理体系(如政策法规体系、组织机构体系)和运行体系两个层面。尽管这样研究是考试制度的比较学研究,但是这种对考试制度的结构设计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多维视角或路径。

(二)统一招生制度研究

赵亮宏主编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概述》一书,较为全面地揭示了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基本面貌。其内容主要涉及了高校招生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制度、高等学校招生序列、政治思想品德考核、考生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录取新生的办法、招收保送生制度、招生工作的管理体制等。

统一招生制度研究的热点是招生工作中的公平、公开问题。近年的研究十分关注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来时高校如何招生等。一般认为现行招生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国家所有、高度集中、计划控制、行政干预四个方面。这种招生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政府的权力过于集中,统得过多,包得过宽,管得过死;另一方面,高校没有自主招生权限,形成了对政府的依赖性,难以积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缺乏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缺乏活力和效益。此外,招生职能部门大权在握,有些人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寻租”,如果没有严格有效的监督机制,就会造成招生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但是,关于这些问题或弊端的产牛根源到底是招生制度本身还是复杂的社会、文化、历史原因,莫衷一是。

三、关于高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高考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高考制度的完善离不开教育科研。我国在高考改革实践中,采取的是边研究、边试验总结、边推广应用的办法。

高考研究主要涉及考试内容与范围方面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高考科学研究影响最大。教育部考试中心凡重大决策,必先行研究、试验,以科研结论作为实际决策的依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重大高考科研课题主要有6个。(见表3)

很显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研究领域,是统计学、测量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在高考中的应用。高考科学研究不仅推动了高考测试技术和考试管理的科学化,为高考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还大大地促进了测量学、管理学基本知识在考试系统中的普及,提高了招生考试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四、关于高考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1952~1965年是我国高考制度逐步建立和健全的时期。这一时期对高考科目科类标准进行了一些研究和试验,触及了专业划分与劳动分工、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科设置与科技发展之间的诸种关系,但这些仍是现在高考改革过程中试图解决的复杂关系问题。1966~1977年高考制度被废止了10年,大部分学校停止招生,招生学校以完全“推荐”的形式录取新生。“文化大革命”把高考作为突破口,高校招生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被无限地上纲上线,一些所谓的解决办法(例如:三来三去、推荐录取等)并不能称之为改革,而是倒退。在这种政治条件下,对高考进行科学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经受了这场波折之后,人们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有关高考的研究和理论逐渐丰富,高考制度在理论的指导下稳步改革发展,没有出现方向性、原则性错误,没

有大的曲折。在所有研究高考的文献中,最多的是围绕高考改革展开时论,或总结经验和教训,或分析问题和矛盾,或提出建议和设想等。这些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高考制度的改革。

(一)1977~1984年,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时期的相关研究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对高考制度被废除的批判和反思,同时对一些具体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也进行了讨论。1980年《人民教育》第4期发表的评论认为:“改革招生制度的核心是恢复‘文化大革命’前行之有效的考试制度,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经国务院批准,1980年起考生多的省、市、自治区在全国统考以前,结合高中毕业考试或采取其他办法进行预选,选出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全国统考。实施高考预选被认为“是方向性的重要改革”、“符合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有利于中学教育的发展”。

在高考命题方面,围绕如何贯彻既有利于高等教育选拔优秀学生,又有利于中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讨论。《高教战线》记者陈浩在《对改进高考工作的一些看法——参加1982年高考命题的部分大学教师谈话综述》一文中记录人们对高考相关问题的关切,涉及的主要问题有高考为改革“高分低能”应采取哪些措施,如何正确理解高考命题“不超纲”或“以大纲和教材为依据”,高考如何鼓励先进、发现和培养创造性学生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二大以后,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教育领域,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受到批判。为了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新精神。受国外战后发展起来的教育测量学、教育统计学理论,以及招生制度、考试方法等的影响,我国招生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单一的指令性计划为指令性、指导性二类计划,实行国家任务(定向、非定向)、联合办学或委托培养、自费三种计划形式;改变统一录取的体制与分段录取的方法,实行“学校录取,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与“根据考生志愿,按比例投档”的录取方法等。

(二)1984~1994年,高考改革起步阶段的相关研究

这一时期,围绕高考会考制度,标准化考试、招生双轨制等探讨了高考多元化、科学化以及管理现代化等问题。针对高考科目设置上的缺陷、学教学严重偏科现象、高等学校新生知识结构的严重缺陷,以及某些学校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利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不利于国家培养、选择有特长的人才的倾向,提出了高考改革的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在现行高考分类的基础上,文、理类分别增加“物理、化学、生物综合知识”、“历史、地理综合知识”考试,这样有利于克服中学生偏科现象。第二种方案的基本要点是高中毕业实行会考制度,在省、市、自治区高中毕业会考的基础上,进行高等学校入学考试;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分类加“细”,科目减少。1985年1月,第二届高考科研讨论会召开后,教育部决定,广东开始进行标准化考试试验,上海进行高中毕业会考和会考后高考科目设置的试验,标志着高考正式进入了改革试验时期。

高校招生制度双轨制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国家招生任务为主,以招收委托培养学生和自费生为辅的招生形式和录取办法在实行中存在种种问题(突出的是“走后门”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教育公平和高考的声誉。在招生管理现代化方面,在报名、考务、计划、统计、评卷、录取等各个环节不同程度地引进计算机辅助管理,使得招生管理手段不断现代化,上作效率得到提高,招生政策能得到更准确地贯彻,选拔新生做到更客观、公正。教育科研人员和各地考试机构的专业工作者密切结合,及时引进和研究国外先进的测量理论,如IRT、概化理论、测验等值、题库建设等,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对这一时期高考实践的规范化、科学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1995~2004年,高考改革深化阶段的相关研究

这一时期高考研究,围绕高考科目设置、考试内容与形式、录取方式等,进一步完善考试的理论与方法,使考试科学化、标准化,更加公正、客观、准确地为国家选才服务,从而弱化“应试教育”的倾向,对推行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自1999年起连续三年的高校扩招为高考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后,高考制度与新课程实施中产生的种种新的矛盾,又引起教育科研工作者对高考问题的热烈争论和积极探索。

在高中毕业会考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改革和试点,通过深入开展理论研究、系统总结前期试验成果,1999年教育部开始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以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这一方案“有了宏观方面的‘指导思想’却没有具体操作上的‘注意事项’”使得三个“有助于”的指导思想未能很好得以体现。于是,2001年起进行了“综合科目”改革实验,似乎有用“3+综合”替代“3+x”的倾向。黄光阳对此提小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会使高考改革背离良好的初衷。其理由是:第一,“3+综合”加重了学生的学习与考试方面的负担;第二,“综合科目考试”和“综合能力考试”不完全是一回事,这种命题多是拼盘式的,而拼盘式的考试既不利于特别考生,也不利于引导教学;第三,“综合科目考试”不利于中学正常的课堂教学,给中学教师增加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在评阅试卷、分析试卷、评价教学等方面也不便于操作;第四,用“3+综合”取代“3+X不利于高校选拔新生。“综合科日”期望考查学生对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有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在一张试卷中用120分钟或150分钟的时间同时考查3门甚至6门课程内容,这对有关科日内容的考查深度及广度都是非常有限的,对高校选拔具有专业性和学科潜能的优秀考生是不够有效的l,J。

河南省从2001年起高考开始实施“3+文理大综合+1”模式。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学教师都认为,“大综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学生偏科,可是改革实施3年后,在社会、学校师生和家长的呼吁下,河南对“大综合”叫停,自2004年起实行“3+文综/理综”高考科目设置方案。看来,新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试验。

五、新中国高考制度史研究展望

在我国高考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高考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考制度改革需要借助高考历史的指引,同样,研究新中国高考制度史也需要从这些高考研究的成果中汲取智慧。已有的相关研究,为新中国高考制度史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思路,也准备了条件。这些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汇集和保存了人们对于高考的研究成果,记录了高考制度的渊源,反映了它的来龙去脉,使得关于新中国高考制度史的研究能够继往开来,并以此为起点深化研究。

循着高考试验与研究的历史线索,不难发现,高考制度不是孤立的,众多的社会矛盾和教育问题都会在高考中体现出

来,使高考改革处于一系列的两难选择之中。高考改革研究要勇敢地揭示那些深层次的矛盾,把高考改革引向正确的方向。那些就事论事的浅层次议论,往往使高考改革顾此失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特定历史条件或事件的影响,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会有不同,高考改革不能屈于某种现实的压力而轻率进行,必须有长期规划。如此,才能使高考改革健康稳步地前进。

综合新中国高考史的相关研究,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来,高考制度发展的过程就是改革的过程。但是,到2004年为止,在长达27年的时间里,高考制度的变化仅仅用“改革”两个字来描述显然是不够的.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用怎样的阶段划分更好地概括这段历史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特别是1999年开始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进入了快车道,并向着纵深化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校扩招等的实行,使高考制度改革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条件下,各项改革措施已基本到位并顺利实施。把高考制度这一段时间的发展变化纳入到研究者视野时,阶段如何划分是一个新的研究命题。

对高考历史的考察,仅仅局限在教育自身的存废显然是不够的。回顾高考制度的曲折经历,无不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以什么样的视角来考察高考这段历史,从而更好地使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中看清各种各样制约高考健康发展的因素,全面把握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这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回顾高考科学研究的历史,对于高考的基本指导思想和考试技术两个方面而言,重视应用性和技术性研究轻视基础性研究,这种厚此薄彼的倾向是十分明显的。从1991年开始,在国家教委古籍整理委员会的协助下,考试中心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申请课题,开始了中国考试史的系列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例如:中国考试史资料整理汇编工作,从开天辟地、上古传说到20世纪90年代,整理汇编了8卷,共1500万字,另编备注集;在资料汇集的基础上,又编写中国考试通史,共5卷,250余万字。为了深入研究科举考试的历史作用,1998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召开专题研讨会,会后出版《中国考试史专题论文集》。但是,有关高考制度史的专题性研究还非常少。这是一个需要更多人倾注心血的研究领域。

责任编辑 宋淑芳

推荐访问:高考 新中国 综述 史研究 制度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2023年服务宗旨口号大全8篇(全文)

服务宗旨口号大全第1、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提拔自卧冬升华酒店!2、积极拼搏,振兴黄金。3、联合奋...

2城市口号大全集锦9篇

城市口号大全第1、创全国文明城市,我知晓、我参与、我奉献!2、全市人民齐行动,我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32023年作文长城导游词汇编8篇

作文长城导游词第1篇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万宣萱,很荣幸今天可以当你们的导游,现在就让我带大家来...

4环保建议书字作文必备24篇(精选文档)

环保建议书字作文第1篇敬爱的人们:我们现在生活在地球母亲的怀抱中,地球像一个无私的母亲不断地为我...

52023年度励志口号大全16字7篇(全文)

励志口号大全16字第1 乘风破浪,直济沧海;明天过后,十班称霸。2 高一十班,超越当前;远离陋习,迎...

62023年企业演讲稿范本大全3篇(范文推荐)

企业演讲稿范文大全第1篇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叫是“为员工点个赞”!今日我很激动,因为我...

7聘用合同范本大全19篇

聘用合同范本大全第1篇甲方(聘用单位):住所:乙方(受聘人):住所:身份证号码:甲、乙双方根据《中华...

8结婚纪念日感言大全12篇

结婚纪念日感言大全第1、每一年的结婚纪念日,我都会感谢你,给我这份节日的权利,给你带来幸福和感动...

92023年小学二年级作文评语8篇

小学二年级作文评语第1、朴实自然的童心体现在文中,使文章散发着清新活泼的气息。2、这篇文章以具体...

10小组评语大全10篇

小组评语大全第1篇该同学在实习期间一贯积极主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工作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