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2024-05

当前位置: 网事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民素质形态及特征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得到国民的广泛认同,奠定了国民素质的文化基础,也标志着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民素质特质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强调人的核心地位和素质本位,把国民素质定位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提高国民素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素质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之高前所未有;文化与科技知识素质普遍提高,主体意识表现出开放与进取、自立与竞争、民主与法治的特点,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民素质发展态势表明了它必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民素质,必须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国民素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国民素质;态势;特征;意义

[作者简介]单培勇,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李媛媛,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河南 新乡453007

[中图分类号]G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10-0099-05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新纪元。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学以及体育等各方面事业发展极为迅速,创造了历史上新的繁荣昌盛局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将国民素质定位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加强国民素质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这就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表现在:国民身体素质之高前所未有,心理素质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社会文化素质呈现出跨越式上升的态势。因此,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素质形态及特征,对于更好地坚持改革开放中积累的“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的宝贵经验,实现“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重视改善民生:国民身体素质呈上升态势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政治、经济及卫生事业的发展。先后通过土地革命,整顿经济秩序和合理调整工商业等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与发展。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总体表现出上升的态势,其形态特征表现在:

1 国民食物构成趋向合理,营养更为均衡丰富。纵观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民消费水平增长状况,除“二五”时期,由于自然灾害和“三大运动”导致全国居民消费水平每年增长速度呈负增长外(“二五”期间为-3.3%),全国居民消费水平一直增长显著,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更为明显,1978年全体国民消费水平人均为184元,2007年达到7081元。正是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保证,国民食物构成才能更为合理。如表1所示,1952~1989年间,消费品平均每人生活消费量,除1962年之外,其他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从1989~2007年的数据来看(表2),从1989到2007年,我国不论城镇还是农村的家庭恩格尔系数都在递减,从2002年到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甚至下降到30~40%之间,属于富裕层次。农村居民的营养构成也表现得更为丰富,1999年,各类肉禽及制品比上年增长5.4%,奶类增长3.2%,蛋类增长4.1%,水产品比上年增长4.4%,显示了我国国民食物构成和营养状况的发展态势。

2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卫生机构总计3670个,卫生机构的人员数为54.1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为8.5万张,国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基本得不到保证,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到1957年,卫生机构总计达到122954个,比1949年增长3250.296,卫生机构的人员数发展到125.4万人,比1949年增长131.7%;卫生机构床位数增长到46.2万张,比1949年增长443.5%。党和政府还高度重视儿童的健康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普及疫苗,到60年代初,成功消灭了天花这一严重损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并且建立起了符合中国现实需要的妇幼卫生保健体系,使得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迅速。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后,一方面卫生医疗事业“硬件”的发展更为迅速。我国卫生机构在1978年总计有169732个,到1990年达到208734个,2007年达到298408个;卫生机构人员数:1978年总计310.6万人,1990年为490.6万人,2007年达到5903.7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978年总计204.2万张,1990年292.5万张,2007年达到370.1万张。另一方面,“软件”措施得力。党和政府建立健全各种卫生、劳动、食品等法律法规,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大力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并着力加强城乡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努力缓解群众对公共卫生的需求,促使了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3 预期寿命显著增长,新中国成立之后国民平均预期寿命显著增长,在新中国成立前,国民预期寿命只有35岁左右,而到1957年就提升到了57岁,1990年持续增长达到68.55岁,2000年继续增长到71.40岁。横向对比来看,从我国和世界人口预期寿命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图1),我国的预期寿命和较发达地区的差距一直在拉近。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和世界平均水平接近,和发达国家要差18年;到20世纪末期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就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约5年左右;到80年代时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只有8年左右,到2004年只约低5年左右。

4 群众性体育活动取得较好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取得新的成就。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促使了群众性体育活动得到广泛开展。依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95年全国达标人数13926万人,到2000年上升到15202万人,2005年增长到12234万人,显示了国民体质的发展状况。

概而言之,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民身体素质发展状况,除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与1966~1976十年“文革”之外,我国国民身体素质总体呈现出上升态势,尤其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上升态势更为明显。

二、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国民心理素质呈现出波浪式发展的态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宜告结束,《共同纲领》在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国民社会地位所发生的根本变化,使国民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国民心理素质总体呈现出波浪式发展的态势,其形态特征表现在:

1 妇女地位的提升,促进国民整体心理素质水平提升。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证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权

益,把妇女从数千年的封建道德秩序下形成的附庸地位解放出来,促使了妇女思想的解放。在政治方面,《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妇女同男子具有平等的权利,拥有同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在经济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章为“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专门保护女性在经济上的权益。在文化方面,中共中央于1986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婚姻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一条明确规定:实现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的新婚姻制度。这些法律的制定将妇女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给予了法律条文的保证,将妇女从几千年野蛮落后的旧制度中解放出来,除保证了妇女的合法权益,促使妇女政治思想、主体意识、独立意识、人格意识的觉醒之外,更是促进了新型家庭伦理价值观念的形成。

2 土地改革运动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广大农民心理素质水平迅速提升。对农民心理素质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主要集中于两次改革,一是1950~1953年,党和政府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土地革命,一方面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解除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束缚,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促进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土地革命广大农民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的生产资料,这就使农民取得某些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他们的依附性心理有所缓解,个性的主体价值和人格意识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发展。

二是1978年底和1979年初,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农业生产得到巨大发展,农民家庭收入成倍增长,不仅绝大部分的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部分地区的农民甚至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这就为国民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提升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另一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将一大批劳动力从农村中解放出来走向城市,彻底解除了土地对他们的束缚,不仅使得他们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更使得广大农民的心理素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民工队伍的迅速发展就是证明。

3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用与影响着国民心理素质呈“双向”发展态势。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将有限的资金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但是它的高度集中性,不仅没有使国民传统的依附心态从根本上得以解除,反而又增加了对人、对单位、对集体的依附关系,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国民心理素质中的人格意识和独立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依附心理又消极作用于社会思想潮流乃至社会发展。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性表现的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使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之中,社会结构状况及国民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经济活动的主体成为具有独立地位的人,促使国民心理素质中的主体意识与自主意识空前增强,平均主义、安贫守旧等传统价值观念遭到冲击,国民的人格力、适应力、承受力、应激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利益分化、价值多元化和道德失范直接影响到社会心理,主要表现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人与人心理距离拉大、人际关系淡漠等,影响了整体国民心理素质均衡发展。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使国民对提高心理素质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中国社会转型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引发了一些国民心理素质发展的不均衡状态,导致了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个性“畸形”张扬及心理失衡等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促使国民对提高心理素质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子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已开始显现;现代和谐意识与科学发展观念明显增强;现代人际关系和谐意识与社会和谐发展意识逐步提高;国民人格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逐步统一,在实现价值的同时积极发展自己的“人格力量”,在改变自我生存与发展的现状过程中,承受能力和勇于竞争的精神逐步增强。

概而言之,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国民心理素质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但还存在消极影响国民心理素质提高的诸多社会因素,如“文革”十年导致国民心理素质呈下降的趋势,改革开放后,国民心理素质中出现的“主体性”迷失倾向,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国民心理素质均衡发展。使国民心理素质总体表现出波浪式前进的态势。

三、重视素质教育:国民社会文化素质呈跨越式上升态势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所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人口中80%的国民是文盲;2000年底,全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言工作,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状况,其总体发展态势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在:

1 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国民社会文化素质快速上升。全国解放前36年中,高等学校毕业生一共只有21万多人。到解放前夕,科研机构只有40多个,科技人员不到1000人。科技成果寥寥无几。新兴学科全属于空白(P242),全国人口中80%的国民是文盲。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到195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达到201所,中等学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中学)6059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19.1万人比1949年的11.7万人增长63.2%,中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314.5万人比1949年的126.8万人,增长148%。小学在校学生数5110万人,比1949年的2439.1万人增长109.5%,各级学校在校学生数占总人口9.47%,比1949年的4.76%,增长98.9%。到1964年,12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下降到2.6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为38.19%,与新中国成立时的80%的文盲形成了鲜明对比。2000年底,全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情况,1982年我国文盲率为22.81%,到1990年文盲率下降为15.88%,2000年文盲率就减低到6.72%,国民整体文化素质显著增长。

2 公民科学素质提高迅速,现代科学观念、科学精神开始树立,但仍需进一步提升。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民的知识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思维方

式进一步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牢固树立,公民的科学素养与以前相比有了快速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007年,“我国公众科学素质调查表明,我国2.25%的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其中,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4%,城镇劳动人口为3.0%,农民为1.0%”。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2006年2月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旨在加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

3 国民思想素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新中国的成立,使国民国家主人的责任感和道德感空前强烈,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国民普遍树立起了以爱国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一种积极向上的革命进取心态,它积极影响着建国初期的国民价值取向和思想素质的发展,使国民以主人翁的精神。不计报酬地为新中国革命和建设贡献力量,社会上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公而忘私蔚然成风,人们爱祖国、爱劳动,以蓬勃的激情进行社会革命和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民进一步摆脱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保守”的观念,形成了积极向上、开放的、健康的思想风尚,凝聚成了中国新的思想体系,尤其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国民进一步树立了改革开放的意识,在与外民族的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而且更加坚定了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明显提升:“调查显示,对我国发展方向、发展前景‘很有信心’和‘较有信心’的分别为56.3%和35.2%,合计为91.5%,‘信心不足’和‘没有信心’的分别仅占3.8%和1.3%,合计占5.1%。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非常符合’和‘基本符合’我国国情的比重合计达95.1%。人们对‘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十足,86.4%表示‘很有信心’和‘较有信心’。”

4 国民道德素质有了显著提升。党和政府在建国早期就进行了整风运动、艰苦奋斗教育与热爱劳动教育,使全体国民的社会主义觉悟有所提高,并培养出了国民爱劳动的社会主义道德素质。同时,中国共产党还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些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使国民形成了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道德风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民道德素质呈现出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有的道德规范要求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规范要求快速转变的趋势。社会公德素质已引起国民的高度重视,职业道德素质有所提高,家庭美德得到继承和发扬;社会责任意识普遍提升,环保意识迅速提高,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诚信意识得到了较快提高,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具有很强的引领、整合多样化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功能。它明确了新时期国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提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为国民素质内容的完备构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成为国民自己实际行为的自觉遵守的准则,为国民素质建设指明了方向。通过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使国民思想和道德素质有新的飞跃。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就充分证明了国民的道德水平。全国人民在震后,以史无前例的高度责任感,广泛地、快速地、自发地行动起来,伸出无数双援助之手,投入到抗震救灾之中,自发的捐款捐物通过不同路径送到灾区;大批志愿者主动到灾区救灾,展现了国民道德责任的新境界。

5 国民能力素质迅速提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创新意识明显增强,技术革新层出不穷,研发新产品随处可见,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责任编辑:白 云]

推荐访问:新中国成立 形态 特征 年来 国民素质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结婚纪念日感言大全12篇

结婚纪念日感言大全第1、每一年的结婚纪念日,我都会感谢你,给我这份节日的权利,给你带来幸福和感动...

22023年小学二年级作文评语8篇

小学二年级作文评语第1、朴实自然的童心体现在文中,使文章散发着清新活泼的气息。2、这篇文章以具体...

3小组评语大全10篇

小组评语大全第1篇该同学在实习期间一贯积极主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工作的要...

42023年度工厂岗位职责大全

工厂岗位职责大全第1篇保证生产工艺满足工厂内生产的正常运行。进行工艺改进,实施工艺规程及ODS的标...

52023年度对员工评语大全(2023年)

对员工评语大全第1 工作认真刻苦,服务态度非常好,使经理在xxx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工作积极,热情周...

6小学六年级评语大全17篇(全文完整)

小学六年级评语大全第1、这学期,你的胆子大了,声音亮了,课堂回答问题的小手举得高了,这是多好的现...

72023年学生个人总结范本大全11篇(全文)

学生个人总结范文大全第1篇在思想方面,首先我端正了学习态度,认识到大学仍需付出极大的努力用功学习...

8保险承诺书范本大全(完整)

保险承诺书范文大全第1篇保险公司目标承诺书篇一:我是,请大家为我见证:作为团队的一名营销主管,我...

9小学生观后感作文23篇

小学生观后感作文第1篇一直以来,我对于漫威的电影都处在感官上的刺激阶段,对于它所要创造出来的宇宙...

102023年周总结范本大全23篇

周总结范文大全第1篇本人自xx入职公司以来,在营销管理中心市场部担任xx职务,主要负责市场研究方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