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024-05

当前位置: 网事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95后”大学生德育课程设置研究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经济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在重重文化碰撞的背景下,对“95后”大学生的德育有着不一样的要求。本文从高校德育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高校德育原则、课程设置创新时方面入手进行论证研究,探讨大学生高校德育课程如何设置才适合教育主体,才适应当下环境,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多元化 “95后”大学生 高校德育 课程设置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文化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分配制度的调整、信息更替的加剧、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必然引起人们价值观、世界观的相应改变。“95后”正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主体,信息超载与知识爆炸、知识碎片化与学习惰性化愈演愈烈,要想在动荡分化、变革创新的时代浪潮中求新求变,开拓进取,就必须加强德育教育,树立核心主义价值观,这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和保证,但目前高校德育的一些简单化倾向,却成为完成育人根本任务的障碍和不确定因素,应予警惕(1)。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95后”大学生德育课程存在问题简析

在大学这个特殊教育机关中,在重重文化碰撞的背景下,“95后”大学生德育遇到了种种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优化,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1.文化背景。

(1)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凝聚着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文化传统及校园精神,创造着生动活泼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2)。校园文化的积淀与学生的成长是同步进行的,有着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良好的校园文化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激发其上进心和创造力;而淡薄的文化氛围则会给学生以低迷颓废的暗示。反之,学生的精神风貌往往也是校风校纪的反映。

然而,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校园文化,培养的学生也应该有着属于该校的独特品质特征。这就要求各高校将德育与自身文化紧密结合,培养大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荣誉感与责任感。但从高校德育现状来看,虽然有所创新,但基本处于对《意见》的简单执行阶段,并未因地制宜,太过千篇一律。

(2)网络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网络技术来势汹汹,充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网络自有其虚拟性和开放性,人们在网络上可以不受性别、年龄、地区、时间的限制,自由获取信息与发表言论。对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95后”大学生来说,网络就是他们活动的重要载体。与网络相关的教学活动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另外,在网络的帮助下,大学德育由“单向灌输”转为“双向互动”,更具发展活力。现在校园德育工作与网络的联系还不够密切,大部分课程还处于简单的教师口授状态。校园网络建设还未落到实处,让一些想进行网络德育教学的老师的实验步伐受到限制。

(3)西方文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地球村”的构建进一步加强。西方文化来袭,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传统观念。“95后”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一定程度受着西方“自由主义”、“唯我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大学德育的重点课题之一。

2.课程设置。

(1)教学内容枯燥

目前德育内容存在政治化倾向,学校有时过于强调思想政治内容,学生仅被教育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而忽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益主体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现实。与大学生成才息息相关的开拓、进取、创新、发展、正直、同情心等素质要求却没有根据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身心特点逐步具体化、生活化,因而德育内容显得单调枯燥,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

现代大学德育课程大多仍实行"口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未免过于单一,“口授为主”的方式虽然简便易行,可控性强,但教学效果与教师水平关联度较大。对于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说,他们有深厚的学识积淀和独到的人生阅历,案例俯拾即是,上课即使“口授为主”,也能旁征博引,保证课程质量。而对于年轻教师,要达到“口授为主”的质量要求,必须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否则讲课难以深入。并且,容易脱离受教育者的实际。“口授为主”的中心是教育者,教师一言堂,缺少学生的反馈。教师传输的内容很容易忽视学生的生活环境,忽视社会、家庭对学生的影响。高校德育与社会、家庭脱钩,便可能形式大于内容,使德育效果大打折扣。

(3)实践教育缺失

目前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往往把既定的道德规范常识、法律知识、哲学知识直接传达给学生。这种教育夸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道德阅历,缺少学生的实践活动,缺少心灵体验。这让学生对道德规范从何而来、现有法律制定的合理性在何处、哲学发展历程与我们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最基本、最根本的问题感到迷惑不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德育知识的准确性、合理性,才能深刻理解德育课程的积极意义,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认识当下社会发展的规律。

3.教学主体。

(1)学生方面

“95后”大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喜欢竞争,而且个性独立,希望被尊重,不喜欢被强迫接受。当然,他们身上也有一些负面特质,影响着大学德育教学。

功利主义行为明显。“95后”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乐于按照自己现在遵守的道德规律做出行为。面对现代生活的压力,他们往往积极参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有明显物质性收益的活动,而容易忽略自身道德的培养和内在品质的提升。

工具理性作祟。工具理性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为人的某种功利的实现服务(3)。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体会到物质的重要性,而“95后”的金钱观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工具理性同样会导致学生极端追求效率的实现和物质的取得。

由于他们本身知识构、社会阅历和生理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极不稳定(4)。这需要大学德育发挥其引导作用。

(2)教师方面

一些教师感情倾向过于强烈。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忽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也许有些教师上课十分投入,极富激情,但只是自己单方面思想的表达,存在个人偏见或认识。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必然会受其影响,缺乏自己独到的思考。

部分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教师应当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95后”大学生的高校德育原则

面对经济全球化、科技现代化、文化多样化、信息多元化的形势,社会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更为艰巨。高效在对“95后”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应遵守如下原则:

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原则。

高校德育工作的起点和归宿是人,动力和核心是人,工作成功与失败取决于人。德育教育工作归根到底是“人”的工作(5)。因此,德育工作必须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要求我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个人发展置于国家、社会发展背景之下,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

对“95后”大学生的高校德育,必须重视每个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鼓励他们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强调个人发展是整体发展的前提,引导他们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更多地为他人着想,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认真领会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开展国情、省情、校情主题教育活动,坚定当代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基于传统道德精髓、鼓励张扬个性原则。

在五千年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奋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直到今天,到处可以看到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风范在现代生活中的深刻影响,尤其对当代大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康品质性格的形成、良好气质的培养等都起着积极深远的影响(6)。

道德文化具有继承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理论精神、道德规范、价值模式、思想内涵等方面与中华传统道德是一脉相承的。大学德育基于传统道德的精髓,才能让大学生传承中华品德,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操。

另外,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大学生德育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这样的学生才有活力,思维才更具创造力,才能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

3.智育与德育协调发展原则。

德育传授的是道德理念、道德精神和道德追求,是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而智育传授的是科学文化知识及由此产生的工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育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才能。

德育引导着智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才社会价值的高低,主导着智育潜力和方向;智育为德育提供理论基础,影响德育效果。德育与智育协调发展,才能互取所长、相得益彰。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95后”大学生高校德育课程设置

在多元文化大背景下,面对“95后”大学生,高校德育教育者需要透视变化发展的现实,把握历史脉络,总结经验,拓宽视野,拓展思路,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德育课程设置应当有所创新,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发挥党团组织功效。

以党团组织为依托,树立“95后”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奠定德育基础。主体性德育强调尊重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但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有在社会环境中才能获得检验并成为现实,因此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实现主体性德育的根本保障,党团组织因其自身的政治组织优势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学生组织为构架,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德育效果。学生组织定位于学生与学校的联系与沟通,强调“自治”的文化特征。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可实现学生行为自律,使学生直接参与到学校工作中。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德育内容。学生社团在激发学生潜能和繁荣校园文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是实施主体性德育的重要阵地。

3.拓展课外实践课程。

积极拓展暑期实践、社会调查等课外实践平台,让学生把课堂所学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观察社会、了解自然,于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和直观性,让学生亲自体会德育知识的内涵。

4.打造校园新媒体平台。

利用校园新媒体平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分享知识、引领思想、传播文化的交互平台,对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进行分类和梳理,促进工作效率提高和工作成效加强。另外,可以与其他网络思政工作平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打破传统单一信息沟通方式和单向说教方式,把互联网互动性强、覆盖面广、传递信息便捷等优势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工作相结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高校德育效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进程,增强其实效性和针对性,就是践行十八大精神的具体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高校德育岂能简单化?中国光明网,2013.1.15.

[2]向学勇.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德育.中南大学,2003.5.

[3]彭正明.研究性大学研究生德育模式研究.武汉大学,2005.5.

[4]侯东萍.大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研究.西安科技大学,2008.4.

[5]以人为本与高校德育的发展方向.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6]田丽.美育在理工科大学德育中的作用之研究.西安理工大学,2010.3.

推荐访问:德育 课程设置 高校 大学生 研究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聘用合同范本大全19篇

聘用合同范本大全第1篇甲方(聘用单位):住所:乙方(受聘人):住所:身份证号码:甲、乙双方根据《中华...

2结婚纪念日感言大全12篇

结婚纪念日感言大全第1、每一年的结婚纪念日,我都会感谢你,给我这份节日的权利,给你带来幸福和感动...

32023年小学二年级作文评语8篇

小学二年级作文评语第1、朴实自然的童心体现在文中,使文章散发着清新活泼的气息。2、这篇文章以具体...

4小组评语大全10篇

小组评语大全第1篇该同学在实习期间一贯积极主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工作的要...

52023年度工厂岗位职责大全

工厂岗位职责大全第1篇保证生产工艺满足工厂内生产的正常运行。进行工艺改进,实施工艺规程及ODS的标...

62023年度对员工评语大全(2023年)

对员工评语大全第1 工作认真刻苦,服务态度非常好,使经理在xxx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工作积极,热情周...

7小学六年级评语大全17篇(全文完整)

小学六年级评语大全第1、这学期,你的胆子大了,声音亮了,课堂回答问题的小手举得高了,这是多好的现...

82023年学生个人总结范本大全11篇(全文)

学生个人总结范文大全第1篇在思想方面,首先我端正了学习态度,认识到大学仍需付出极大的努力用功学习...

9保险承诺书范本大全(完整)

保险承诺书范文大全第1篇保险公司目标承诺书篇一:我是,请大家为我见证:作为团队的一名营销主管,我...

10小学生观后感作文23篇

小学生观后感作文第1篇一直以来,我对于漫威的电影都处在感官上的刺激阶段,对于它所要创造出来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