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4-05

当前位置: 网事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关于创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调查与思考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晋江在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在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城乡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劳动力就业、城乡管理体制等6个方面,探索建立了一系列适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晋江在创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进程中,主要依靠集聚扩散机制、市场互动机制、统筹协调机制、均衡决策机制。
 
    关键词:晋江;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的经济社会结构和“三农”问题,成为困扰我国走向城乡和谐发展的障碍。福建省晋江市在城乡一体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们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一、晋江创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主要做法
 
    晋江在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在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城乡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劳动力就业、城乡管理体制等6个方面,探索建立了一系列适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城乡规划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先导。自1992年撤县建市以来,晋江始终按照“规划大手笔、建设大气魄、承接大泉州、品位大提升”思路,重点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0年中心市区将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中心市区人口60万人,城市化水平55%以上。加快绿色通道与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步伐,建设市民广场、市政广场、公共绿地、园林小区,推进城镇环境绿化美化。2010年市区将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8.6平方米、40%、17.7%,使晋江的城乡一体化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城乡产业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以城乡产业一体化为基础,关键在于城乡产业的合理布局和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近30年来,晋江经济早已实现从农业主导到工业主导的重大转型,培育起了纺织服装、制鞋、陶瓷等为主体的特色产业集群,它们已经成为晋江的经济支柱。农村产业结构的这一历史性巨变,不仅减少了农民,富裕了农民,而且冲破了横亘在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的无形堤坝,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为城乡一体化奠定了经济基础。改革开放初期,晋江农村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不足1/10,到2006年就超过9/10。当地农民的绝大部分家庭收入来自非农产业,绝大多数工资收入来自本地企业劳动所得。晋江顺应现代产业发展的规律,遵循“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思路,统筹推进“四个集中”,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形成了城乡一体、梯度布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是改善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要求。晋江建立了对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一体推进的机制,实施了网络化城乡交通体系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向农村覆盖、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和城乡信息服务一体化,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城市自来水和天然气覆盖农村。自2006年以来,全市已完成普及自来水工程项目的社区(村居)达89个,投入1.85亿元,完成管网建设25.41公里,改造建设50公里配套管网。村(社区)垃圾集中处置、新建垃圾中转站23座,镇村垃圾平均清运率在90%以上,垃圾城乡一体化资源处理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村村通固定电话和广播电视、移动信号、宽带覆盖率100%。开展“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26家企业与20个村结对共建,投入资金8600万元。4个镇、74个村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全部通过省级验收;被列为全国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真正做到全市乡村道路“硬化”,主要交通干线及村路灯“亮化”,主要乡村和工业聚集区路旁“绿化”,农村垃圾处理达到“净化”。
 
    (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是最能体现以人为本、共创共享的制度安排。晋江大力推进公共服务改革,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制和经费筹集、财政投入机制,在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市公共优势资源向农村覆盖,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目前,晋江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城乡适龄学生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平等保障,职教贫困生享受财政补贴,农村中学建设全面达标。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0年以上,高出全国农村水平3年。镇镇拥有高标准卫生院,村村建有医疗所,初级保健工作全面达标。农村人均运动场所拥有量大大高于全国、全省水平,有线数字电视和宽带信息网络村村通,农村文化服务设施比较完备。村村建立警务室和巡逻队,人防、技防手段日益健全,报警定位电子系统逐步向农村普及。
 
    (五)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
 
    晋江早已实现了本籍城乡居民的充分就业,不断促进农村就业结构实现从单一到复合的转变;不断完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土地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的政策措施。
 
    目前,晋江各镇、街道都建立了劳动保障机构,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1.1274万人,转移就业2.4万人。此外,政府还积极开展技能提升行动,挂牌成立市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实施熟练工人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不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0年以上,高出全国农村水平3年。职业教育与农民工转移就业培训走在全省前列,建有9所职业学校,9个泉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在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外来劳动力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已有0.66万人获得相关职业培训资格证书。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将进一步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的进程。
 
    (六)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构建城乡平等的制度,促进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为城乡统筹提供了制度保障。晋江先后对30多个部门进行了职能整合和归并,建立起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大部门管理体制,促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和延伸;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对“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基层治理机制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很多村、组自发诞生了“老人会”、“监事会”、“理事会”、“公共资源管理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农民在参与经济发展和民主管理中当家做主,发挥了主体作用。这些体制的建立,使这场改革形成了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市场推动,政府与群众、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为加快创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带来了强大的动力与活力。
 
    二、对晋江城乡一体化实践的几点思考
 
    晋江在创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进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是依靠4个有效的动力机制。
 
    (一)集聚扩散机制
 
    晋江城乡一体化过程是个典型的农村工业化迅速发展,带动农村要素向城镇的集聚,而后再由城镇向农村的扩散过程,集聚与扩散的协同作用促进着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变,实现城乡一体化。在经济活动和人口流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工业化的加快促使一些区位条件较好、经济基础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城镇,如青阳、陈埭、安海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和枢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他们迅速吸引周边城镇和农村的人口、资金、技术等向这里汇集,并在极化效应的推动下迅速成长。当中心城镇增长到一定规模时,其有限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城市地价高涨、基础设施能力供给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城镇经济活动需要空间和功能上重新配置。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下,中心城镇开始优化自身的产业和功能结构,一方面通过经济协作、技术扩散、企业搬迁等,将一部分生产要素、经济活动以及管理服务职能等外迁到基础条件较好和有要素优势的邻近城镇;把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要素和产业积聚进来。这种双向的流动逐渐调整了中心城市、城镇和农村的功能分布,形成高效的产业分工和职能协作体系。出现了“中国鞋都”、“中国拉链之都”、“中国伞都”、“中国纺织工业基地”、“中国内衣名镇”,它们既是产业的聚集,也是人口和相关要素聚集的城镇。大量农村人口脱离农业生产,进入第二、三次产业;从而为土地的规模使用,村落和乡镇整合创造了条件,这又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提供了动力、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发展。使各个城镇和城乡间形成了地域上交叉和渗透,经济社会功能互补协同,经济社会一体,城乡互促、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当这种依存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城乡就成为一个在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等各方面高度一体化的整体。晋江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就是这样聚集、扩散的过程。
 
    (二)市场互动机制
 
    首先,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结果。城乡逐渐走向融合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是由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市场经济越发达,其融合速度越快越顺利。晋江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初成,就是依靠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来支撑。其次,市场要素流动决定了城乡互动。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扩张形成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需求,牵引着他们向工业部门的流动及与资本的结合。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结构的逐步高级化,会刺激第三产业的较快扩张,而第三产业劳动人口的来源,主要依靠从第一产业转移的剩余劳动力。随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在第二、三产业里流动,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共振互动。再次,市场需求扩张所引致的城乡互动。晋江在人均GDP超过3000多美元之后,城乡居民的收入显著提高,消费需求有着显著的攀升。这种由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有效需求必然促进供给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城乡之间、经济部门之间各种生产要素的交流互补得以进一步加强。最后,利用城乡比较优势促进城乡互动。城镇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经济中心,发挥着吸纳和辐射的功能。农村作为城市的广大腹地,利用其空间、生态、劳动力、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积极承接城镇群经济的分化和转移,利用比较优势和城乡经济的合理分工获取最大利益,为城镇发展提供稳定而广阔的市场和物质支持。这种不可替代的相互需要、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是城乡良性互动乃至融合的客观基础。
 
    (三)统筹协调机制
 
    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布局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前提。将城乡交通网络建设、农村城镇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产业主体布局与培育、农村环境和设施建设全部纳入城乡统一建设规划,以推进城市要素向城镇和农村的外溢。建设城乡有机联系的工业集中区和农业集中区,鼓励城市涉农企业将加工环节延伸到城镇和农村,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的产业链接。其次促进城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公共财政覆盖到城镇和农村,政府应建立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促进城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城市先进生产要素和产业向农村的转移提供基础条件。取消各类对农村的歧视性制度。实施财政金融鼓励政策,鼓励城市先进生产要素向农业和农村流;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和农村落后面貌。
 
    (四)均衡决策机制
 
    要真正做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就必须改变长期以来由城市单方面制定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度的格局。增强农民的政治参与权,使农民在城乡规划、政策和制度制定过程中拥有更多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和决定权,创立农民参与的统筹兼顾城乡利益的均衡决策机制,才能真正制定出有利于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规划、政策和制度。这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政治基础。晋江在创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调动农民的参与热情和主体意识。落实农民参与的法律规定,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有效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李霞.福建晋江市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实践与思考[N].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9-01-14.
    2、龚永泉, 杨晴初.江苏太仓推进城乡一体化[N].人民日报,2009-05-17.
    3、晋江年鉴[M]. 方志出片社,2000-2007.
    (作者单位:中共福建晋江市委党校)
   

推荐访问:城乡 新格局 创建 思考 调查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聘用合同范本大全19篇

聘用合同范本大全第1篇甲方(聘用单位):住所:乙方(受聘人):住所:身份证号码:甲、乙双方根据《中华...

2结婚纪念日感言大全12篇

结婚纪念日感言大全第1、每一年的结婚纪念日,我都会感谢你,给我这份节日的权利,给你带来幸福和感动...

32023年小学二年级作文评语8篇

小学二年级作文评语第1、朴实自然的童心体现在文中,使文章散发着清新活泼的气息。2、这篇文章以具体...

4小组评语大全10篇

小组评语大全第1篇该同学在实习期间一贯积极主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工作的要...

52023年度工厂岗位职责大全

工厂岗位职责大全第1篇保证生产工艺满足工厂内生产的正常运行。进行工艺改进,实施工艺规程及ODS的标...

62023年度对员工评语大全(2023年)

对员工评语大全第1 工作认真刻苦,服务态度非常好,使经理在xxx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工作积极,热情周...

7小学六年级评语大全17篇(全文完整)

小学六年级评语大全第1、这学期,你的胆子大了,声音亮了,课堂回答问题的小手举得高了,这是多好的现...

82023年学生个人总结范本大全11篇(全文)

学生个人总结范文大全第1篇在思想方面,首先我端正了学习态度,认识到大学仍需付出极大的努力用功学习...

9保险承诺书范本大全(完整)

保险承诺书范文大全第1篇保险公司目标承诺书篇一:我是,请大家为我见证:作为团队的一名营销主管,我...

10小学生观后感作文23篇

小学生观后感作文第1篇一直以来,我对于漫威的电影都处在感官上的刺激阶段,对于它所要创造出来的宇宙...

  • 文章标题

  • 上篇/下篇

  • 相关推荐

  • 返回顶部